有些官員長期享受特權,除了他們自身存在奢靡之風、享樂主義,也與相關工作人員的迎合縱容甚至主動慫恿討好有關,還與官員彼此之間互搞利益輸送、互相講情面有關
  □鄧清波
  目前,已經有22個省區市、56個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單位、27家中管金融企業和中管企業、12所中管高校領導班子成員都迅速清退了違規配備的公車,普遍騰退了多占的辦公用房、福利性住房(12月13日《新京報》)。
  近年來,一些地方和部門的領導幹部在工作生活待遇上追求奢靡、享受特權,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幹部群眾對此反映強烈。因此,對領導幹部特別是班子成員違規配備的公車、多占的辦公用房等進行清退,遏制各種顯性或者隱性的特權待遇,無疑是順應民心之舉。對此,群眾最為關心的,恐怕是相關問題會不會再次反彈,風頭過去,已經清退、取消的特權會不會再次滋生蔓延。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使領導幹部保持勤儉清廉的作風,關鍵還是要從源頭上對各種特權進行遏制。
  當前,首先是權力的運行必須更明晰。比如,現在規定官員不准違規超編製超標準配備公車,不准多占辦公用房、福利性住房等等,但是,需要防止在清理、清退之後,有些官員又採取種種變通手法來規避這些“不准”。如有的單位雖然名義上不再給領導幹部超標準配備公車,但把一些公車作為相對固定用車而排除他人使用,實際上還是成為了領導幹部的專車。有的領導幹部雖然清退了多占的辦公用房,但也還可以用資料室之類名義繼續占用某些辦公場地,這樣就規避了有關規定。這就需要給官員的權力運行以及與這些權力相匹配的各種待遇作出更加明晰具體的規定,以杜絕各種變通操作的灰色地帶,使權力規範真正剛性起來,使特權無從實現。
  其次,權力的相關信息必須更明白。中紀委要求,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的作用,形成各方面監督的合力,讓違反規定和超標準享受待遇者受到懲處。應該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條措施。但在實際執行中,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要切實發揮作用,往往有賴於權力部門特別是少數領導幹部信息的公開度、透明度。如果相關信息不夠公開透明,一個領導幹部究竟是在什麼環境下辦公、有多少福利性住房、乘坐什麼樣的公車等,外界都無從得知,自然就談不上監督。所以,必須進一步加強官員工作生活保障待遇等相關信息的公開,明確權力部門主動公開信息的義務,尊重和保障公眾信息查詢的權利,把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落到實處,才能使特權暴露在陽光下而無所遁形。
  再次,權力的相關責任必須更明確。有什麼樣的權力就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絕對的權力就要承擔絕對的責任,這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內在含義。杜絕特權、勤儉清廉,這是任何公權力都必須承擔的責任。因此,此次清退之後,如果有領導幹部再違規配備公車、多占辦公用房和福利性住房以及享受其他特權,如違規配備秘書、超標準公務接待等,都應該一律從嚴追究責任,而不能再僅僅清退了之。還要看到,有些官員長期享受特權,除了他們自身存在奢靡之風、享樂主義,也與相關工作人員的迎合縱容甚至主動慫恿討好有關,還與官員彼此之間互搞利益輸送、互相講情面有關。因此,消除官員特權,不只是應該追究享受特權的官員本身的責任,對於種種拿公家的錢去做私人人情、討好巴結官員的工作人員,和那些官官相護的領導幹部,同樣應該從嚴追責。這樣才能進一步鏟除特權滋生的土壤,消除官員特權。
  (原標題:遏制特權待遇不能指望一清了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w38jwpc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